Tuesday, July 31, 2012

德國巡迴 (1) - 特里爾大學

7月5日傍晚6點在Trier University播映《好國好民》, 系主任Prof. Soffel 原本預估觀眾大約只有10人,沒想到來了30人。

 
有6位台灣學生,其中4位是從Mainz 遠道而來。2位中國人是漢學系老師,其餘是德國學生。映後討論我講中文,由Prof. Soffel 翻譯成德文,觀眾以中文發問自己翻譯成德文,或德文發問Prof. Soffel 翻譯成中文。

討論的內容,我試著憑事後的memo簡要整理如下:
1. 訪談時有沒有人因為議題敏感拒絕回答?

答 :訪談對象都有事先預訪  ,
所以並沒有人因為太敏感而拒絕回答 。統獨辯論那場,有部分來賓的發言不願被拍攝。我們都尊重個人意願。

2.從影片看出中國對台灣是個巨大陰影 ,因為兩邊太不對等。若中國民主化,台灣人是不是就不會反對與中國統一。

答 :若中國民主化,台灣人應該比較不會害怕與中國統一。但是反過來說,若中國民主化,中國人應該也不會害怕台灣獨立才是。

3. 影片中為什麼沒有外省人主張統一者的聲音?

答 :影片的主題是談國家認同,不是族群認同。所以影片中我沒有特別強調個別受訪者的省籍。當然我也知道族群認同會影響國家認同,所以我影片一開始用濮思明談他父親對國民黨的感情,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信仰,就是對這一族群表示尊重。影片中主要呈現40歲以下年輕人的認同,與老一輩已經有所不同。

4.台灣經過日本殖民統治,以為台灣人應該很討厭日本人,但好像不是這樣?

答 :日本統治期間,台灣菁英曾經反抗日本,並對祖國有所期待。但是國民政府來了之後,發生228事變,之後又實行白色恐怖統治,所以老一輩台灣人有些人反而覺得日本統治比較好。總體而言現在台灣人對日本印象比中國好,很重要一個理由:日本人並沒有宣稱台灣是他的領土,並沒有用飛彈對準台灣。

5.片中有人說不統不獨是最差的選項,是否表示統一比不統不獨好?

答 :台灣現狀是獨立,馬英九總統在選舉時提出不統不獨,是在主權上的退步,所以那位年輕人所述是對馬英九總統的主張的批判,並不是認為統一比不統不獨好。

6.台灣人現在很強調愛台灣,是因為台灣人現在比較有自信了?
還是因為反抗中國壓迫?

答 :我個人並不喜歡強調「愛台灣」,因為愛台灣可能會對部分人造成壓迫感,「愛台灣」與「不愛台灣」可以是很個人的選擇。但是台灣人確實很珍惜現在的生活:一種得來不易的民主與自由的生活方式,所以面對中國的打壓,台灣內部會相對有「愛台灣」聲浪出現。
 
原本設定30分鐘映後座談,大概進行了1個小時,討論的氣氛相當理性與溫馨。會後應邀參加漢學系同學的啤酒烤肉晚會。實行日光節約時間的七月初,夜落緩慢,碳火紅艷,肉香陣陣,我們啜飲沁涼透心的德國啤酒,微醺品嚐美麗的特理爾之夜。

1 comment:

  1. 其實當初我也以為不會有很多人參與,但沒想到來了真的不少人,很高興的是在這些人當中不只侷限於漢學系的學生,甚至來了政治系、歷史系、日文系與經濟學系等的德國同學。影片結束後的熱烈討論也讓我備感充實,感謝導演大老遠從台灣為我們帶來這樣的感動,尤其在這部片子中我得到相當多樣的思考觀點與國籍認同經驗,在很大的程度上幫助我解釋自己身份認同過程中的猶疑,的確「我是誰」這個問題對台灣人來說真的沒有簡單的答案....映後隔幾天在校園中遇見的德國同學也都持續給予的回應,我們彼此互相交換意見,有些人甚至很遺憾因為當天有事錯過影片的播映,希望能跟我們借影片觀賞,在心中真的很高興能有這些討論並藉此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台灣,再次感謝導演這樣的勇氣與發聲!

    特里爾 歆梅

    ReplyDelete